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 | 12名学霸研究生同台论“学术”说“创新”
5月24日下午,暨南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在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。我校副校长张宏、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、研究生院及相关部处领导、2018年我校新增研究生导师代表、各学院研究生代表及学术创新成果获奖人等出席本次活动。
论坛评选出学术创新成果奖74项、学术创新优秀成果奖12项,以及最佳组织奖、现场最佳展示奖、网络最受欢迎奖、最佳学术风采奖。获得学术创新优秀成果奖的杨慎宇等12位研究生分享了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和创新法宝。论坛旨在树立学术创新的优秀典型,充分发挥榜样力量,在研究生群体中培育力争创新的良好风尚。
让我们来看看现场视频,学习学霸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680axoat4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“量”与“质”提升明显
张宏在致辞中强调,研究生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,担负着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。他很欣喜地看见在学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下,我校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升明显,发明专利也紧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。他希望,全校研究生以此为契机,紧跟时代要求,交流融通,大胆创新,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与力量。
过去两年,我校研究生共在自然科学A1-1区及人文社会科学A1类期刊发表论文185篇,获得发明专利11项。今年5月初,学校组织以上成果作者为在校生的研究生集中答辩,评选出74项学术创新成果奖,12项学术创新优秀成果奖。
苏国辉院士欣慰地表示,本次论坛是一个全方位交流互动的平台,对于研究生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。研究生的培养,既需要培养他们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,更需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,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课题上,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专注力,激发创新的活力。与此同时,他还勉励研究生们脚踏实地,努力成为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,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。
12名获奖研究生分享学术创新之路
本次论坛邀请了获得学术创新优秀成果奖的杨慎宇等12位研究生做分享。他们通过自己设计的短片带观众走进实验室,重现研究过程,讲解成果应用。他们还分享了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,包括他们创新思路的来源、研究过程的徘徊、以及实验成功和文章发表的喜悦。
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陈欣,在访谈中自信地说:“我们的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‘多步态识别’概念!我们率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户外实时步态识别实验!”陈欣说,步态识别只需要远远地拍到一个走路的视频,哪怕只是一段模糊的背影,都可以识别出人的身份。因此,这技术对维护社会治安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。
理工学院林源宝在硕士阶段已发表7篇科研论文,并曾获国家奖学金。他即将赴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并有高昂的奖学金。他跟大家分享自己取得成功的“三个法宝”:一是合作,利用与国际优秀团队的合作获得有用的数据,达到共享的结果;二是把握前沿动态,及时关注研究中出现新趋势;三是热情,要始终保持刚进实验室那股冲劲,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实验的成败。“要珍惜学习科研的时间,早做准备。” 林源宝叮嘱师弟师妹们。
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胡珺分享了文科生做学术研究的独有方式:“讲一个故事”。他在研究中发现,如果企业家是本地人,这个企业在环境治理中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。胡珺的这个想法源于自己在暨南大学110周年校庆的见闻,“当初看到很多优秀的校友通过各种形式回馈母校,以表达感恩情怀。我就在想,企业的管理者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怀呢?”于是,他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情怀的故事,从文化和情怀的角度揭示了影响企业管理学利他行为的因素,比如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、进行环境治理等。
(获奖研究生上台领奖)
本次论坛也是学校组织2018年新增研究生导师的首场培训,受访人多次提到在成果产出的过程中导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,希冀能给新增研究生导师带来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启发。
你可能感兴趣:
图片 | 暨南大学新闻网
文字 | 研究生院 徐畅 王小卫 刘智雯
排版 | 王艳
责编 | 夏紫薇 彭筱航